新闻中心
钛合金无缝管生产工艺?
在工业领域,钛合金无缝管凭借其优异的耐腐蚀、高强度等特性,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、化工、医疗等关键领域。但你知道一根合格的钛合金无缝管,要经过哪些复杂工艺才能诞生吗?今天就带大家深入拆解钛合金无缝管的生产流程,看看从管坯制造到轧制加工,都藏着哪些技术细节。
一、先搞懂分类:无缝管与焊接管,大口径与小口径
首先得明确一个基础概念:根据生产方式,钛合金管材分为无缝管和焊接管两大类,我们今天聚焦的是无缝管。
而钛合金无缝管又按管径划分:
-
• 大口径无缝管:公称直径大于200mm; -
• 小口径无缝管:公称直径小于等于200mm。
不同口径的无缝管,从源头的管坯生产开始,工艺选择就大不相同。
二、管坯制造:两种核心工艺的“优劣势对决”
管坯是钛合金无缝管的“雏形”,生产方式主要有穿孔挤压法和斜轧穿孔法,二者各有侧重,适用场景也截然不同。
1. 穿孔挤压法:灵活但“成本高”
简单来说,这种方法是将加热到特定温度的钛锭,在挤压缸中通过润滑直接挤压成中空杯体。它的优势很突出:
-
• 灵活性强:能生产各种规格的管坯,不受限于单一尺寸; -
• 性能更优:挤压时变形量大,可破碎晶粒实现“细晶强化”,还能借助三向应力,将塑性较差的金属制成管坯。
但缺点也很明显:
金属消耗量高、模具损耗大,而且设备复杂、投资成本高,产品表面质量还难保证。
不过穿孔挤压法还分“正向挤压”和“反向挤压”:对于直径大、变形抗力强的管材,更适合用反向挤压。有研究(K∙Srinivasan 等)验证,开式模具反向挤压比正向挤压更省力,还能减少润滑剂消耗、提升钛管表面质量,唯一不足是只适合制造较短的管件。
2. 斜轧穿孔法:经济但“灵活性差”
与穿孔挤压法不同,斜轧穿孔是用轧辊和固定导板,让钛合金棒坯快速通过固定顶头,从而得到无缝管坯。它的核心优势是“性价比高”:
-
• 成本低:金属和模具损耗小,设备简单、投资少,生产成本仅为穿孔挤压法的50%-70%; -
• 易操作:对润滑条件要求低,还能保证产品表面质量。
但局限性也很明确:生产的管坯规格单一,灵活性差,而且变形量低,没法生产壁厚较薄的管坯。
简单总结两种工艺的差异,一张表就能看明白:
工艺类型 |
核心优势 |
主要缺点 |
适用场景 |
穿孔挤压法 |
规格灵活、细晶强化、可处理低塑性金属 |
金属损耗大、模具损耗大、成本高、表面质量难保证 |
多规格管坯,尤其是大直径、高变形抗力管材 |
斜轧穿孔法 |
成本低(50%-70%)、模具损耗小、表面质量好 |
规格单一、变形量低、无法生产薄壁管坯 |
单一规格、非薄壁管坯 |
三、轧制:无缝管成形的“关键一步”
管坯做好后,必须经过“轧制”才能成为合格的钛合金无缝管。根据轧制条件,分为热轧和冷轧,而冷轧又因轧机不同细分,工艺选择直接影响管材的精度和质量。
1. 热轧 vs 冷轧:精度与成本的权衡
-
• 热轧:在“再结晶温度以下”对管坯轧制,缺点很明显——对轧机孔型、轧辊损耗大,而且尺寸精度差,现在已不是主流选择。 -
• 冷轧:在“室温状态”下轧制,尺寸精度远高于热轧,是目前生产钛合金无缝管的“优选方案”。
2. 冷轧细分:两辊式 vs 三辊式
冷轧的核心差异在轧机,两种轧机各有优劣: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四、工艺参数:决定管材性能的“隐形密码”
轧制时的参数设置,直接影响钛合金无缝管的强度、塑性、表面质量,核心参数有3个:
1. 变形量:强度与塑性的“调节器”
变形量会影响轧制力、表面质量、组织性能。有研究(戚运莲等)针对Ti-1300钛合金管材发现:当冷轧变形量从20%增加到30%时,
-
• 抗拉强度:从1207.5MPa提升至1223.5MPa; -
• 延伸率:从12.75%提升至13.25%;
可见合理提升变形量,能同时优化强度和塑性。
2. 送进量:效率与质量的“平衡杆”
送进量太小,生产效率低;送进量太大,管材容易出现飞边、椭圆、壁厚不均匀等缺陷,严重影响质量,必须精准控制。
3. 轧制道次:均匀性与成本的“博弈”
很少能通过“一道次”轧出目标规格的管材,通常需要多道次轧制。
-
• 优势:减少每道次变形量,让管材壁厚更均匀; -
• 劣势:道次过多会增加生产成本,且轧制中产生的夹杂物会损害表面质量。
所以道次数量需要根据管材规格和质量要求,找到“均匀性”与“成本”的平衡点。
宝鸡隆泰源钛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3014816号-1
地址: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姬家殿工业园姬金路西/宝钛路28号 电话:0917-3389226 传真:0917-3389226 E-mail: bjlty@ltyty.com